头部

名 词 解 释


来源:连州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17-06-29 18:49:33 字体大小: 浏览次数:-

 

 

1.公共财政。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在公共财政模式下,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身份取得收入,并将这些收入用于政府的公共活动支出,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维持政权运转,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3.政府性基金预算。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应当根据基金项目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按基金项目编制,做到以收定支。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并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5.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安排统筹层次和社会保险项目分别编制,做到收支平衡。

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地方本级收入、上级政府对本级政府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下级政府的上解收入。

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包括地方本级支出、对上级政府的上解支出、对下级政府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

8.上级补助收入。由返还性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和专项转移支付收入三大部分组成。返还性收入是指市县与中央及省的共享收入由于按现行体制比例分别缴入各级库而影响属于地方财力部分,由中央财政或省财政以税收返还方式返给地方的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指上级政府安排下级政府的不指定具体用途,由下级政府统一安排,统筹解决本地区机构运转和社会经济等各方面事业发展所需资金的转移支付收入。专项转移支付收入是指按照政府间支出责任的划分,由上级政府对承办委托事务、共同事务以及符合上级政府政策导向事务的地方政府所给予的补助收入。

9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指经国务院批准同意,由广东省发行并还本付息和支付发行费的地方政府债券,后广东省财政厅将债券资金转贷给我市部分。

10.结转下年支出。指年度预算安排的财政支出项目,由于客观原因未能在本年度列支,需要结转到下一年度继续安排使用的资金。

    11.净结余。是指各级财政年终决算时总收入大于总支出的收支差额,剔除本年度支出中因各种原因需结转下年使用的部分。

12.上解。是指按照现行财政体制及有关文件规定,地方财政上解上级财政的资金,具体包括体制上解、专项上解和出口退税专项上解。

1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是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为实现特定公共利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为维持本国和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和基本的社会正义,保护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所必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一定阶段公共服务应该覆盖的最小范围和边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尽可能使居民享有同样的权利,享受水平大致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

14.非税收入。指除税收以外,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利用公权、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和准公共服务或者特许经营收取的财政资金。包括下列八项:1.政府性基金收入;2.专项收入;3.彩票资金收入;4.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5.罚没收入;6.国有资本经营收入;7.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包括国有土地、海域、矿区、场地有偿使用收入和其他公共资源的开发权、使用权、冠名权、广告权、特许经营权等,通过招标、拍卖或者其他方式取得的收入;8.其他非税收入,包括以政府名义接受的各种捐赠资金,利用公权、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取得的经营服务性收费,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上述第1至第7点的利息收入。

15.预备费。指依据《预算法》有关各级财政预算应当按照本级政府预算支出额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三设置预备费的要求并结合财力情况,2017年市本级预算安排2598万元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灾开支以及企业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

16.营改增。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北京等8省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271号),明确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该增值税试点范围,扩大到广东省等8个省(直辖市)。试点地区从事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的纳税人自新旧税制转换之日起,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2016年改革将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等领域。

17.部门预算。指政府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提交立法机关依法批准的涵盖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财政计划。通俗地说就是一个部门编制一本预算,并通过该预算全面反映部门的各项收支。

18.收支两条线。指对财政收入执收单位依法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及利用国家资源或国有资产取得的收益等各种财政性资金,实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收入按规定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由财政部门根据各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科学定员定额,通过单位部门预算,收支计划统筹安排的一种财政管理方式。

18.绩效评价。财政绩效是指采用成本会计观念,实施于政务成本分析的管理方式。财政绩效评价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行为过程及其效果(包括经济绩效、政治绩效和社会绩效)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

20.其他收入。主要包括捐赠收入、乡镇自筹和统筹收入、福利彩票和体育彩票销售机构的业务费收入、差别电价收入、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清退补缴收入等。

21.其他支出。不能划分到一般公共服务、教育、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等功能科目的其他政府支出

22.全口径预算。是指将全部政府收支纳入预算,并实行与其性质相适应的管理和监督,使政府预算做到体系完整、结构清晰、权责匹配、公开透明、公开透明。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3.政府性债务。政府性债务包括政府债务和政府或有债务,其中,政府债务指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需要通过财政资金偿还。政府或有债务指由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这种债务是否会变成现实需要看或有事项是否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是否最终需要政府来承担。

24.PPP 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通常模式是由社会资本承担涉及、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回报;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以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

 

footer底部